阿司匹林 Aspirin
乙酰水杨酸;醋柳酸;巴米尔;Acetylsali-cylic Acid)
本品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或微带醋酸臭,味微酸,易溶于乙醇,溶于氯仿和乙醚,微溶于水,性质不稳定,在潮湿空气中可缓缓分解成水杨酸和醋酸而略带酸臭味,故贮藏时应置于密闭,干燥处,以防分解。
司匹林的历史开始于1763年6月2日,当时一位名叫Edward Stone的牧师在伦敦皇家学会宣读一篇论文,题为“关于柳树皮治愈寒颤病成功的报告”。Stone所指的寒颤病实为现在所称的疟疾,但他用“治愈”这两个字则是乐观主义的;他的柳树皮提取物真正所起的作用是减缓这种疾病的发烧症状。近一个世纪以后,一位苏格兰医生想证实这种柳树皮提取物是否也能缓和急性风湿病,最终,发现这种提取物是一种强效的止痛、退热和抗炎(消肿)药。而后,从事研究柳树皮提取物和绣线菊属植物的花(它含同样的要素)的有机化学家分离和鉴定了其中的活性成分,称之为水杨酸(Salicylic Acid)。随后,此化合物便能用化学方法大规模生产以供医学上的使用。但是,由于水杨酸呈酸性,严重刺激口腔、食道和胃壁的粘膜,因而人们开始尝试改用酸性较小的钠盐(水杨酸钠)。但是,尽管水杨酸钠的刺激性小些,却有令人极为不愉快的甜味,以致大多数病人不愿服用它。直到接近十九世纪初期(1893年)才出现一个突破,当时在拜耳(Bayer)公司德国分行工作的化学师Felix Hoffmann发明了一条实际可行的合成乙酰水杨酸的路线。乙酰水杨酸被证明能体现与水杨酸钠相同的所有医学上的性质,但没有令人不愉快的味道或对粘膜的高度刺激性。拜耳公司德国分行遂把它的这个新产品称为阿司匹林(Aspirin),这个名称是从A(指Acetyl,即乙酰基)和字根spit(绣线菊属植物的拉丁文名spirea)导出的.
阿司匹林药片通常由乙酰水杨酸与少量淀粉混合并压紧而制成。淀粉的作用在于使其粘合成片。阿司匹林药片中通常含有一种碱性缓冲剂,以减少对胃壁粘膜的酸性刺激作用,因为乙酰化后的产物并非毫无刺激性。一种称为Bufferin的药片含阿司匹林、二羟胺基乙酸铝和碳酸镁。复合解痛片通常含阿司匹林,非那西汀(Phenacetin)和咖啡因(Caffein),如APC片(取Aspirin,Phenacetin和Caffein三者之字首并合而成)。
看看护肤的原料中水杨酸的应用:
水杨酸(Salicylic Acid):护肤品多有采用或采用类似成分的,可以抑制痘痘发炎;能去除老化角质堆积,改善皮肤纹理;能渗透毛囊,有效地干燥面疱的化脓部位,有许多抗痘产品都含有水杨酸。相较于果酸,水杨酸对皮肤的刺激性较低。
由此看来,阿司匹林的要片面膜还是有一定的科学性,值得大家测试,不过一定要注意安全,在测试之前要注意必要的测敏工作,避免让您面部的皮肤受到什么伤害,一定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