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国整体芳香疗法论坛 (http://www.ediy.cn/index.asp)
-- ● 探索芳香疗法的世界 ● (http://www.ediy.cn/list.asp?boardid=6)
---- 中医理论 果实类 小茴香 (http://www.ediy.cn/dispbbs.asp?boardid=6&id=2381)
|
-- 作者:raybit
-- 发布时间:2003-5-30 14:25:32
-- 中医理论 果实类 小茴香
来源:药学保健科技
中文名称:小茴香 Fructus Foeniculi (英)Fennel 别名 谷茴香、谷茴。 来源 为伞形科植物茴香Foeniculum vulgare Mill。的果实。
[历史] 本品原名怀香,始载于《唐本草》列入草部。李时珍将其移入《本草纲目》菜部,并说:"俚俗多怀之矜衽咀嚼,恐怀香之名或以此也。"又说:"茴香、宿根,冬生苗作丛,肥茎丝叶,五六月开花,如蛇床花而色黄,结子大如麦粒,轻而有细棱……"在唐本草中说:"调食味用之"。所述均指本品。
[原植物] 茴香 别名:小香、香丝菜、小茴、谷茴香。 Foeniculum vulgare Mill.--伞形科Umbelliferae
多年生草本,全株无毛,有强烈香气。茎直立,高0.5~2m,有浅纵沟纹,上部分枝开展。叶有柄,卵圆形至广三角形,长达30cm,宽达40cm,三至四回羽状分裂,深绿色,末回裂片线形至丝状,长4~40mm,宽约1mm,茎下部的叶柄长7~14mm,基部鞘状,上部的叶柄一部或全部成鞘状。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顶生的伞形花序大,直径可达15cm;花序梗长4~25cm,伞辐8~30,无总苞及小总苞;花黄色,有梗;萼齿不显,花瓣5,倒卵形,先端内折;雄蕊5;雌蕊1,子房下位。双悬果卵状长圆形,光滑,侧扁,长3.5~6mm,宽1.5~2.5mm;分果有5条隆起的纵棱,每棱槽中有油管1,合生面有2。花期6~7月,果期10月。 我国各地田园常见栽培。原产欧洲。
[采制] 秋季果实初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
[药材鉴别]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性状鉴别
双悬果呈细圆柱形,有时稍弯曲,长4~8mm,直径1.5~2.5mm,表面黄绿色或淡黄色,两端略尖,顶端有黄褐色的花柱残基,基部有时带有小的果柄,长0.4~1cm;分果长椭圆形,有5条隆起的棱线,合生面平坦而较宽,横切面略呈五边形。有特异香气,味微甜而辛。以粒大饱满、色绿、气味浓、无杂质者为佳。
显微鉴别
分果横切面:略呈五边形。外果皮为1列切向延长的扁平细胞;中果皮由数列薄壁细胞组成,共分布有6个油管,果棱间各1个,合生面2个,油管呈椭圆形或半圆形,切向150~220mm左右,内含红棕色油脂,维管束位于果棱部位,韧皮部位于木质部两侧,维管束四周围有大形网纹细胞;内果皮为1列狭长的扁平细胞,长短不一;种皮为1列颓废细胞,含棕色物质;合生面的内果皮与种皮间有种脊维管束。胚乳细胞多角形,内含糊粉粒和少数脂肪油,糊粉粒中含细小的草酸钙簇晶;胚小形,位于胚乳的中央。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0.5g,加入乙醚适量,冷浸1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约1ml,加7%盐酸羟胺甲醇液2~3滴,20%氢氧化钾乙醇液3滴,在水浴上微热,冷却后,加稀盐酸调节pH值至3~4,再加1%三氯化铁乙醇溶液1~2滴,呈紫色。(检查香豆素)
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醚适量,冷浸1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约1ml,加0.4%2,4-二硝基苯肼ZM盐酸溶液2~3滴,溶液显桔红色。(检查茴香脑)
薄层层析 样品制备:取本品粉末(60目)2g,加乙醚6ml,冷浸4小时,滤过。将滤液浓缩至干,残渣用氯仿溶解至1ml,点样。吸附剂:硅胶G-1%CMC。展开剂:石油醚:醋酸乙酯(8.5:1.5),展距17.5cm。显色剂:2,4-二硝基苯肼试剂。
[性味及功效] 味辛,性温。祛寒止痛、理气和胃。用于胃寒胀痛、少腹冷痛、痛经、疝痛、食少呕吐。用量3~9g。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本品挥发油能促进胃肠蠕动和分泌,能排除肠内气体;并有祛痰作用,对于豚鼠实验性结核的治疗,茴香醛可增强小量双氢链霉素的效力。
[化学成份] 果实含挥发油,成熟果实6.2%,未成熟果实8.6%,油中含反式茴香脑(Trans-Anethole)61.6~78.3%,小茴香酮(Fenchone),α-蒎烯,柠檬烯(Limonene)。此外,还含有莰烯,β-蒎烯,β-香叶烯 (β-Myrcene), α-水芹烯 (α-Phellandrene),P-伞花醇(P-Cymol),草蒿脑(Estragole),甲基胡椒酚(Methyl chavicol),茴香脑等。
此外,含脂肪油12~18%,油中含岩芹酸(Petroselinic acid),亚油酸,棕榈酸,花生酸,山萮酸(Behenic acid)。并含槲皮素,植物甾醇酰基β-果糖呋喃甙 (Phytosteryl b-Fructofuranoside),7-羟基香豆素,6,7-二羟基香豆素,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谷甾醇,豆甾醇,Δ7-豆甾烯醇(Δ7-Stigmastenol)菜油甾醇,胆甾醇,Δ7-菜油甾烯醇(Δ7-Campestenol),Δ5- 燕麦甾醇(Δ5-Avenasterol),菜油甾二烯醇(Campestadienol)及豆甾二烯醇(Stigmastadienol)。
|
-- 作者:raybit
-- 发布时间:2003-6-5 10:12:47
--
小白鼠们注意:
上次测试中的小茴香,有个特点,你把它放入冰箱的保险层,在10摄氏度,你会发现什么?
发现了告诉我,谢谢
|
-- 作者:dryice
-- 发布时间:2003-6-5 10:26:11
--
小茴香和大茴香除了外形不大一样外,疗效一样吗?
|
-- 作者:raybit
-- 发布时间:2003-6-5 10:38:32
--
以下是引用dryice在2003-6-5 10:26:11的发言:
小茴香和大茴香除了外形不大一样外,疗效一样吗?
相差的很多,很多,可以说不属于同种物质
|
-- 作者:raybit
-- 发布时间:2003-6-5 11:00:43
--
八角茴香 - 大茴香
八角茴香(Illicillm Verum Hook, f)
木本木兰科植物,分布于亚洲的亚热带和热带,我国多分布于西南部和南部。秋冬时果实由绿变黄采摘,沸水中略烫后干燥或直接干燥。
八角茴香是传统的食物调料,又可作药物具有温阳散寒,理气止痛。用于寒疝腹痛,肾虚腰痛,胃寒呕吐,脘腹冷痛。新鲜枝叶或成熟果实经水蒸气蒸馏得到的挥发油可作为芳香调味及健胃药。
|
-- 作者:how_grace
-- 发布时间:2004-10-24 18:10:58
--
在煮螃蟹时通常放一些小茴香,是不是也有祛寒气的功效呢?
|